推薦:張家界導(dǎo)游網(wǎng) 官網(wǎng)認(rèn)證微博開通 >>>
土家哭嫁歌
喝著清冽冽的山泉水,土家姑娘長大了。小伙子把木葉吹出了杜鵑紅,愛情的酒就濃香了。從男方報日起,姑娘就不再出門做活,先是在閨房架一張方桌,置老茶十碗,邀親鄰九女依次圍坐,哭起嫁歌來??藜抻嘘愐?guī):嫁娘居中,為“包席”,右為“安席”,左為“收席”。嫁娘起聲,“安席”接腔,依序哭去,不分晝夜,哭個昏天黑地,哭個路斷人稀。母女哭,姑侄哭……一哭十天半月,也有長達(dá)一、二月的。主要內(nèi)容有追憶母女情、訴說分別苦、感謝養(yǎng)育恩、托兄嫂照護年邁雙親、教女為人處事等等。
哭嫁歌一般為即席作,見娘哭娘,見嬸哭嬸,這是哭嫁高手。也有固定歌詞,如比古人、共房哭、十畫、十剪、十繡、十打、十想等,板式靈活不一,節(jié)奏自由多變。曲調(diào)樸素地運用了復(fù)調(diào)手法中的“卡農(nóng)式”,間以“嗡”、“蠻”、“啊呀呀”、“了了哩”等語氣詞,一起一伏,一訴一泣,哀婉動人。
如“哭姊妹”:“……同喝一口水井水,同踩巖板路一根;同村同寨十八年,同玩同耍長成人。日同板凳坐啊,夜同油燈過;績麻同麻籃啊,磨坊同扼磨……”勾出了一幅美好的女兒生活圖來。又如“罵媒人”:“我家板栗吊線線啦,那背時媒人想掛面;我家板栗結(jié)球球啦,那背時媒人想豬頭;豌豆開花莢對莢,那背時媒人爛嘴巴;綿藤開花一根莖,那背時媒人爛舌根……”而媒人呢,笑吟吟站在一邊,不惱也不怒,不時還插上幾句:“燕崽崽大了它出花樓,狗崽崽大了它往外走,要是我再隔那年把兩年不多嘴,只怕你抓住我不放手,跪在我面前磕響頭……”兩人一哀一喜,一惱一笑的神態(tài),風(fēng)趣而又詼諧,讓人忍俊不禁。而“哭父母”則是聲淚俱下,其哭也真,其詞也凄:娘啊!娘怕兒奶水不夠要餓飯,殘湯剩水娘不嫌;沒有雞來沒有蛋,你背到一邊吃苕片片。我的娘啊,娘!夜里你抱兒睡手腕,一夜你不敢亂翻轉(zhuǎn);左邊尿濕你換右邊,右邊尿濕你換左邊,
若是左右都尿濕,娘啊!你把兒抱在心口前。干的地方你讓兒睡,濕的地方你漚干……”哭者動情,聽者也為之動容。嫁娘上轎前要辭祖宗”:“堂前有人人要走,譜上有名空有名。”出嫁,作為氏族骨血的轉(zhuǎn)移,以哭嫁形式祈求祖宗的諒解,表示不忘根本。
土家女哭嫁俗源久遠(yuǎn)。清乾隆土家詩人彭潭秋記日:“十姊妹歌,戀親恩,傷別離,歌為曼聲,甚哀,淚隨聲下,是‘竹枝’遺意也。”故“竹枝詞”嘆道:“養(yǎng)依長大又賠裝,養(yǎng)女由來也自傷。最是哭聲聽不得,一聲女兒一聲娘。”
相傳哭嫁習(xí)俗與古代的搶婚有關(guān)。陸游在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里記道:“長、沅、靖、川蠻……嫁娶先密約,仍同女于路,劫縛以歸,(女)亦忿爭求救,其實皆偽也。”但土家人這種搶婚,與原始社會末的搶婚已有了質(zhì)的變化,它是對封建買賣婚姻制度的一種控訴與對抗。而由此發(fā)展起來的哭嫁歌,則是一部獨具土家特色的優(yōu)秀抒情詩。